一、监督的"权力来源":代表与被委托
- 业主大会是权力源头:根据《民法典》,物业费是全体业主的共同财产,如何使用它的最终决定权在业主大会(即全体业主)。
- 业委会获得授权:业主大会通过议事规则和管理规约,授权业委会代表全体业主去执行大会的决议,并日常监督物业公司的工作。因此,业委会的监督权不是天生的,而是业主大会授予的。
- 物业公司是执行方:物业公司是受委托来服务的一方,它花的每一分钱都是为了履行《物业服务合同》而进行的"代管"和"代支"。它只是资金的"经办人",而非"所有人"。
答案是:物业费是业主的集体财产,用于购买物业服务,其所有权和最终支配权属于全体业主。
来源:
由全体业主按照拥有物业的面积比例分摊缴纳。
用途:
专门用于物业服务合同约定的范围内,对业主们共有的小区公共区域、设施设备进行维护、管理和服务。
所有权:
在支付给物业公司之前,属于业主个人;汇集到物业费缴纳账户后,其性质属于全体业主共有的资金,服务方/委托方只是按照合同约定进行"代管"和"使用"。
支配权:
最终支配权属于业主大会。业委会代表业主大会监督物业费资金的使用情况。业主大会在合同到期后,根据物业公司的服务绩效决定是否续聘。
"业委会代表业主大会监督物业公司对物业费资金的使用",这句话就是这个"公司"治理结构的核心体现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深入理解:
业委会对物业费的监督是全过程的,主要包括:
业委会并非事事亲力亲为,而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履行监督职责:
简单来说,业委会就像是业主们聘请的"财务总监"和"监理",紧紧盯着物业公司这个"施工队",确保他们按照"合同图纸"(物业服务合同)和"预算"(物业费),把"房子"(小区)给管好。
致力于提升业主的权利意识和参与能力,更好地合法合规维护自身权益,推动物业费按照市场行情降低单价,量化、透明化、合理化服务标准和细节,确保物业服务质量相符物业单价。
业主权利权益科普项目旨在通过普及法律法规知识、分享业主维权经验、推广标杆社区案例,帮助业主了解自身权利义务,掌握维权方法,参与社区治理/互助,激发社区活力,消除有区无社。
我们的工作基于以下核心价值,这些价值指导着我们的每一项行动和决策。
倡导公平公正社区治理理念,积极保护业主权益,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。
推动社区事务的透明公开,保障业主的知情权和参与权,建立信任与合作的社区关系。
提升鼓励业主权利意识和参与能力,共同建设美好家园,共享社区发展成果。
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、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,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。
业主有权共同决定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,改建、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,筹集和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等事项。
业主有权了解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的筹集、使用情况,物业服务合同、共有部分的使用和收益情况等与业主利益相关的信息。
建设单位、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等利用业主的共有部分产生的收入,在扣除合理成本之后,属于业主共有。
业主有权参加业主大会会议,行使投票权,选举业主委员会成员,并享有被选举权。
业主有权监督业主委员会的工作,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物业服务合同,监督共有部分的管理和使用情况。
以下是业主在物业管理和社区生活中常见的权利权益问题,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维护自身权益。
业主大会是业主行使权利的最高机构,业主委员会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。
业主在电梯使用和维护中享有以下权益:
停车费是小区公共收益的重要且明确的来源,业主的权益包括:
合同是规范业主与物业公司权利义务的重要文件,业主应当注意:
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:
以下是一些业主维权的成功案例,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和借鉴。
江华机电大楼18层36年高龄电梯换新改造工作小组流程,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。通过各方多次协商沟通,终于确定:征求业主意见、确定出资方案、邀请专家答疑、调研电梯厂家、举办电梯听证会、召开业主大会、完成选择并公示、厂家施工、相关部门验收等。电梯改造工作小组前后召开了15次联席会议。
听取民声,统筹推进、用好“三方协同”议事机制,召开电梯更新专题会议,充分引导业主表达电梯更新的意愿和建议,对业主提出的问题由社区组织业委会、物业公司及相关企业及时进行解释说明,进一步统一业主意见。择优遴选电梯品牌,建立优质供应商名录,杜绝“高价低配”,入围企业均承诺全额垫资解决集资难题 。
近日,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智慧公馆业委会仅用了短短三个月的时间,就成功收回了长期被开发商管理的人防车位。这不仅意味着小区人防车位将由业主自管,更意味着大量的停车费也将归业主共有,这一成就无疑令人欣喜。智慧公馆三个月收回人防车位,车位收益归全体业主,海尔下属开发商主动配合移交权益。
2014年9月27日营销中心/样板房开放,2015年3月开盘首批推1、4、5、6、7栋刚需房
当时营销中心如同节日的集市,熙熙攘攘,人头攒动。购房者们怀着对新生活的憧憬,纷纷涌向售楼部,生怕错过心仪的房源。售楼部内外,车水马龙,热闹非凡。销售人员忙得不亦乐乎,接待、讲解、签约,一切都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。大家都笑容满面,热情洋溢,仿佛每一平方米的土地都在诉说着未来的美好。那时的房地产市场,仿佛是一片繁荣的海洋,波涛汹涌,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。购房者们争相恐后,生怕错过这一波“涨势”,开发商们则信心满满,期待着新一轮的丰收。
然而,市场的风云变幻总是出人意料。交楼推迟,业主QQ群号召集合去营销中心找营销总老赵积极推进按时交楼,1次 2次,大家大家也知道光催开发商没有用。于是大家转头集合去南海区信访办信访保障按时交楼,但是还是没有用。后来啊,大家就在楼盘四周集合喊口号。 人心齐啊,力量大啊,终于有交楼的信息了。延迟交楼的赔偿开发商不愿意赔,又是去大沥政府办公室沟通争取按销售合同赔偿,还有几个业主的阳台被随意修改导致客厅昏暗,那设计师是酒后之徒也参加正式会议,滑稽之极。
然而10年过去了,如今周围的售楼部,却是冷冷清清,门可罗雀,曾经的热闹景象仿佛从未存在过。社会经济压力和生活成本的持续上升,可能会让人们对居住体验变得更为敏感。数据显示67.3%的受访者感受到生活压力显著增加,主要源于收入增速放缓、就业不稳定以及教育医疗成本的持续上涨。这种情况下,本应是“港湾”的家和小区,确沦为“付费的租客”感。
10年间,开发商物业服务水平也彻底显露真相。所谓“主人翁”感,逐渐被现实消磨殆尽——物业费上涨,服务却大幅缩水:保洁频率降低、保安队伍老龄化、公共设施陈旧失修。更令人愤慨的是,维修基金使用不透明、公共收益去向成谜,业主权益在一次次暗箱操作中被不断侵蚀。
全体要像10年前一样去斗争,去团结,去夺回。从集体维权到理性监督,从争取赔偿到推动账目公开,每一位业主的参与都至关重要。只有了解并积极审视自身权利,投身于社区共建与治理,才能真正构筑一个公平、透明、和谐的幸福家园。
—— 业主权利权益科普团队
以下是标杆社区在保障业主权益方面的创新做法,希望能为您所在的社区提供参考。
建立健全业主共同决策机制,通过业主大会、业主代表会议等形式,保障业主的参与权和表决权,确保社区重大事项由业主共同决定。
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物业服务监督平台,业主可以通过平台对物业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和监督,物业公司及时回应业主诉求,提高服务质量。
建立社区资源共建共享机制,整合社区内各类资源,鼓励业主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,共同营造美好家园,共享社区发展成果。
规范社区公共收益管理,定期公布公共收益收支情况,确保公共收益用于社区维护和业主福利,保障业主的财产权益。
开展业主权利知识培训活动,提高业主的权利意识和法律素养,帮助业主了解自身权利义务,掌握维权方法和技巧。
建立社区沟通协调机制,促进业主、业主委员会、物业公司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,及时解决社区矛盾和问题,维护社区和谐稳定。